“大學生過剩”與“技工嚴重缺乏”冰火兩重天的反差格局或將逐漸終結。教育部的改革方向明確:國家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學校中,將有600多所轉向職業教育,轉型的大學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總數的50%。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3月底表示,我國即將出台方案,推出技能型和學術型兩種高考模式。專家分析認為,“分類高考”的改革方向是對的,但將遭遇社會觀念、學校師資、生源等多個方面的挑戰。
  背景
  大學生就業難“遭遇”技工短缺
  據悉,本次高校改革調整的重點是1999年大學擴招後“專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這些院校將率先轉作職業教育。
  魯昕表示,短期來看,突出的矛盾表現在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市場上所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供給不足的矛盾。我國每年畢業大批大學生,去年畢業了699萬人,但就業率只達到了77.4%。而企業中第一線的技術技能人才相對短缺,而且短缺的比例是市場需要兩個、我們只能提供一個。
  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北京大學中國職業研究所所長陳宇告訴記者,目前勞動力市場上一般性技工供需比例大概是1∶2,即需要兩個人市場只能提供一個人。高級技工的供需比例竟達到1∶6或者是1∶8!學生都不願意學習技能、不願意在生產或者服務的第一線工作,會使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現在是企業招不到需要的工人,大學生也找不到工作,這就是所謂的結構性失業。“過去的教育對社會的需要考慮不足,尤其不考慮經濟部門的需要。現在技能型高考至少在嘗試改變這個情況。”陳宇表示,技能型高考的改革可以把一部分大學變成職業型大學,為企業第一線培養人才,這樣的想法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改變過去單純重視學術型教育、忽視技能型教育的情況,使教育為勞動力市場、經濟基礎服務。
  現 狀
  職業教育的好日子近幾年已經開始
  業內有擔心,600多所本科院校轉型職業教育,會不會因為太猛太快,導致職業教育的過剩。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邢廣陸認為,我國向職業教育轉型不存在太快太猛的問題。“技能高考”在各省的高職單獨招生、對口單招中已經實施多年,2013年300餘萬的高職新生,有140餘萬新生是通過技能高考進高職就讀。技能高考不是新事物,只是有待推廣更廣泛、制度更完善。
  目前的職業教育體系,既有的模式中在打通學歷層次方面,中職和高職已經有3+2連讀,也就是說,中職畢業的中專生,如果深造2年,可以獲得大專文憑;而高職畢業的大專生,深造2年可以獲得本科文憑。另外,也可以選擇3+2人才分段培養等模式:就是完成了前半部分,就可以拿到前半部分證書,進入到後半部分,學業合格也可以拿到另外的證書。轉階段時不需要再參加全國高考。通過聯合招生、自學考試、專升本考試,在學校也可以修本科,甚至是碩士、博士。
  職業教育的好日子近幾年已經開始。青島職業技術學院今年有畢業生2940人,截至5月6日11時,正式就業1257人,占總人數的43%,達成意向1670人,占總人數的57%。應屆畢業生中,很多學生提前幾個月就有了去向。酒店管理、化工檢驗、機電一體化、應用電子、市場營銷等都是很受歡迎的專業。青島大煉油、海爾、海信、青啤這些大企業,連續多年來學校招聘。
  他山之石
  德國如何“分類高考”
  專家稱“分類高考”的改革方向,主要是參考德國經驗。
  德國大學教育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職業學院,一類為綜合大學。前者為技能教育,相當於國內的高職;而後者則是精英教育,校際之間的差別不大。
  德國孩子10歲左右,即小學四年級就開始分流,根據成績與學習表現,被分流進入文理中學與實科中學。進入文理中學的孩子,接受精英教育的機會大增。多數人中學畢業後,通過難度頗大的中學畢業考,合格後即可申請進入大學。
  實科中學的學生在16到17歲可以畢業,少數人可申請轉入文理中學,從而圓自己的大學夢。但是,實科中學的課程難度與文理中學的差距太大,所以成功的很少。更多的人進入職業技術學院,開始邊培訓邊賺錢,培訓出來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具有相當的競爭力。
  其實,即便進入文理中學,也並非萬事大吉。進入大學後,那就要修學分,修完規定的學分才能畢業,個人完成學業的年限可以自行掌握。所以,在大學里多大年紀的人都有。不過,德國大學的補考極其嚴格。老師出題的難度會遞進,三次補考不及格,老師就會客氣地勸您換專業,實際上也就是勸退。這也就是德國大學畢業率只有40%左右的根源。
  社會準備好了嗎?
  想改變國內沒有人願意當工人的現狀,需要改變現在的收入分配規則。
  兩種模式的高考讓專家眼前一亮,但如果現實中觀念鴻溝和酬勞體系鴻溝難以跨越,那麼兩種模式的高考也只是美好的設想。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副校長薑耀東認為,社會的發展需要更多的技能技術性人才,但社會還沒有給這些人以認可,無論是道義尊嚴上還是薪酬工資上。“德國的社會已經從尊嚴和薪酬上都同等認可並接納了學術型的大學生和技能技術型的大學生,我們的社會顯然還沒有形成這種文化。”“我國的傳統觀念歷來重學輕術,所謂學而優則仕。”薑耀東表示,近幾十年來政府在辦學過程中把職業教育作為一個層次而不是一個類型的做法,在老百姓心目中已經形成了大學比學院好、學院比學校好的看法。“職教是二等教育”、“技能型人才低人一等”,這也是近年來一些高校熱衷升本、改名的根本原因。“在大多數工業化國家,技術技能型人才是社會中產階級的主體,收入不錯,也不會受到社會歧視。”陳宇建議,想改變國內沒有人願意當工人的現狀,需要社會經濟結構、階層關係的調整,更需要改變現在的收入分配規則。
  學校準備好了嗎?
  大學里的老師幾乎是清一色學術型,怎麼能培養出技能技術型人才?
  魯昕指出,目前教育部已經成立了聯盟,有150多所地方院校報名參加教育部的轉型改革。然而有人質疑,職業教育不能受到廣泛認可,不只是由於社會偏見,而是因為職業學校自身教育質量存在問題。“一些三本、四本院校實際上就是在進行職業教育,可是以目前他們的情況,真的可以承擔高考改革後現代化職業教育的重擔嗎?”
  薑耀東表示,這些年教育部主導的把研究生分為學術型和專業型的做法,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試想同一個導師怎麼可能在培養指導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方法上有多大差別?如果不在教師結構上進行改革,不把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回歸產業、行業和企業,還是由教育部門主管,顯然是不可能達到這一輪改革所預定的目標。此外,大學里的老師幾乎是清一色的由學校到學校的師資隊伍,這種學術型而非技能技術型老師又怎麼能培養出技能技術型人才?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認為,如果只有政府的積極性,而不註意學校的自主性,轉型很可能一哄而上,盲目跟風。只有錶面上的轉型,而無實質的變化,轉型後的地方本科院校,由於在師資、課程和人才培養模式上沒有調整,難以培養出高素質、有特點的職業技術人才。
  學生準備好了嗎?
  對於一名16歲的高中生來說,恐怕還不能清晰找準未來職業發展方向。
  不少輿論認為此次教育部提出高考分為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學術型人才的高考是重大突破。魯昕副部長解釋了分類高考的目的,“在高中階段,16歲就可以選擇你未來發展的模式。當然不管你選擇的是什麼模式,你都可以實現你的人生目標。技術技能型有三類人,第一類是工程師,第二類是高級技工,第三類是高素質勞動者。”魯昕表示之前的職業教育只講技能,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升級,技能需以技術為基礎。
  兩類人才、兩種模式高考的設想固然很好,但專家認為,對於一名16歲的高中生來說,恐怕還不能清晰找準未來職業發展方向。根據中青輿情監測室提供的數據,17.3%的網民不同意進行改革,有10.9%的網友認為,16歲學生心智未成熟,不能自己決定。新浪微博網友“光未然”說,“兩種模式高考,我並不覺得必須拍案叫好。學生高中就可以選擇發展模式,不過金玉其外。16歲的抉擇,拼的是父母眼界”。
  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某職業學校張老師認為,當前職業教育的首要問題是生源問題,來職業學校的學生基本是中小學學歷甚至還有極個別沒上過學的學生,文化素質較低使得學校生源底子薄弱。而且,職校沒能與高等教育打通渠道,一般很難獲得深造的機會,畢業後社會認可度也不是很高。他期待,這些問題都能隨著技能型高考改革的推進得到解決。
  受傳統觀念影響,不少學生很難將職業教育作為第一選擇。 (資料照片)
  專家觀點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別是教育部門一廂情願
  600所本科院校轉職業教育,據稱是為瞭解決高等教育的結構問題,也向社會輸送高素質的職業技術人才,但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這極有可能只是教育部門的一廂情願。
  當初高等教育大擴招、政府大力鼓勵公辦院校舉辦獨立學院,“初衷”也是希望能擴大高等教育資源,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可現實並不那麼美妙,高等教育質量下滑、大學生就業難與招工難並存的尷尬,曾引起社會對擴招的廣泛反思,但令人遺憾的是,進一步發展高等教育,並沒有吸取教訓,這就是說,行政計劃仍舊過於強勢,而沒有充分尊重學校的自主辦學權,並忽視建立健全的市場競爭機制。
  我國教育改革方案的推出,到目前為止,都採取政府主導的方式,包括2010年頒佈的國家教育規劃綱要也是如此。這樣的主導方式,存在兩方面問題:
  其一,行政色彩過強,並沒有充分聽取各方的意見,把這些意見納入決策程序(雖然也有政府部門公開征求意見,但聽不聽意見,聽哪些意見,由政府部門說了算),結果導致對改革措施爭議頗多,在現實中很難推進;其二,改革缺乏合法性,改革其實是變法,教育改革也是如此,如果只由行政部門決策,而不對法律進行修正,改革措施難以得到法律支撐。落實這一要求,需要改變教育改革模式,應該由全國人大或地方人大審議教改方案,立法推進教育改革。
  600所本科院校轉高職,面臨一系列棘手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教育部一家所不能回答的,必須經過充分的討論、意見交鋒、利益博弈,才能定出大家接受的方案。推進這樣的戰略調整,才會減少隨意性、盲目性,避免病急亂投醫。
  我國教育戰略調整,始終未走出“一刀切”、“一哄而上”的怪圈,擴招變為大躍進、獨立學院建設變為一窩蜂,本科轉高職,必須防止再陷入這種怪圈。  (原標題:分類高考準備好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xwfiyomuawgm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